ku酷游官方网站:俞敏洪的体育课:在奔跑中读懂人生
清晨的北大未名湖畔,总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慢跑的身影。他步履沉稳,目光坚定,仿佛在与风对话——这不是普通的晨练,而是俞敏洪延续多年的“必修课”。这位新东方的掌舵者,将体育视为人生的“加速器”,在跑道与课堂间,书写着独特的“俞体育”哲学。
起跑线上的韧性与梦想
俞敏洪的学生时代,恰逢中国教育改革的浪潮。那时的他并非天资聪颖的优等生,却在长跑场上找到了自信。高中时,他报名参加校运会3000米长跑,赛前训练时总被同学甩在身后。教练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长跑比的从来不是爆发力,而是耐力。”这句话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铭。决赛当天,他咬紧牙关跟住领跑者,最后一圈时突然加速,最终夺得亚军。这次经历让他明白:起跑线的差距可以被坚持弥补,梦想从不需要“准备好”才开始。
这种韧性贯穿了他的创业生涯。1993年,新东方初创时仅有十几名员工,租借的教室漏雨、冬天没暖气,俞敏洪却带着团队每天工作16小时。“那时我常想,如果长跑能熬过极点,创业也能挺过难关。”他曾在采访中说,“体育教会我的,是不管处于什么位置,都不能停下脚步。”
弯道超车的智慧与协作
创业如长跑,不仅有直道的冲刺,更有弯道的考验。2001年,新东方面临扩张危机,俞敏洪选择带领核心团队去登山。登顶前最后的陡坡,有人建议绕路,他却坚持:“弯道才是超越的关键,就像长跑中的转弯,调整好重心才能更快前进。”那次登山后,新东方启动全国布局,俞敏洪也提出了“团队接力”的管理理念——企业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,而是一支队伍的接力赛。
在俞敏洪看来,体育是最好的团队建设课。新东方每年都会举办“全员运动会”,项目设置既有个人竞技,也有团体合作。他曾笑言:“足球场上的前锋需要后卫的支持,就像公司里的销售需要后勤的保障。体育让我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势,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短板。”这种协作精神,让新东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。
终点线外的传承与热爱
如今,俞敏洪已很少亲自参与长跑比赛,但体育从未离开他的生活。他坚持每天晨跑5公里,哪怕出差也会在酒店健身房锻炼;他资助乡村学校建设体育场,希望孩子们能在操场上学会“跌倒后再站起来”;他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:“教育不该只有分数,更应该培养健全的人格——而体育,正是最好的‘人格塑造课’。”
去年,俞敏洪出版《我的成长观》,其中一章专门讲述体育对他的影响:“跑步时,我能听见自己的呼吸,感受到心脏的跳动,这让我明白生命的力量源于内在的坚持。无论做什么事,只要像跑步一样保持节奏、永不放弃,就没有到达不了的终点。”
站在人生的“后半程”,俞敏洪依然保持着奔跑的姿态。对他而言,体育早已超越了强身健体的范畴,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——在奔跑中感受风的温度,在坚持中领悟生命的厚度。而这,或许就是“俞体育”最动人的注脚。
(全文约75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