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酷游官方网站:跑道上的意外:我与体育课的“挂科”奇遇
那天阳光刺眼,操场上人声鼎沸。我攥着号码牌站在起跑线前,胸脯挺得老高——毕竟上周刚在班级篮球赛里拿了“最佳射手”,自认体能没问题。可当体育老师举起秒表喊出“预备——跑!”时,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:这学期我几乎没认真上过体育课。
其实从开学第一天起,我就把体育课当成了“休闲时段”。每次上课铃响,我会故意磨蹭到教室门口,等老师转身写教案时,偷偷溜去教学楼后的树荫下刷短视频。偶尔被逮到,就以“肚子疼”为由敷衍过去。直到期中考试前,同桌小林拍着我肩膀笑:“哥们儿,下周测1000米,你可别指望像上次那样蒙混过关。”我摆摆手:“没事,我小学还是校田径队呢,这点小事算什么。”
然而现实给了我狠狠一巴掌。起跑时我还领先几步,跑到第三圈时,双腿突然像灌了铅,喉咙里泛起铁锈味。我咬着牙想加速,却发现每一步都无比沉重。路过终点线时,老师皱着眉看了眼秒表:“4分32秒,标准是4分20秒,你没及格。”
那一刻,我感觉全班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,耳朵发烫。更糟的是,老师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,指着登记册说:“你这学期的出勤率只有60%,旷课记录都快赶上数学课了。”我低着头,指甲抠着掌心——原来我一直以来的侥幸,早就在悄悄积累。
回家的路上,我摸着自己发酸的腿,忽然想起小学三年级时,我曾为了参加区运动会每天晨跑。那时天还没亮,妈妈会陪我在小区楼下跑三圈,她举着手电筒喊:“再快一点!马上就要到终点啦!”可上了初中后,学业压力像潮水般涌来,我渐渐放弃了跑步,甚至觉得“体育好不如文化课好”。
那天晚上,我翻出了压在箱底的旧运动鞋,鞋边还沾着当年运动会的泥渍。我把它们擦干净,放在床边。第二天清晨,闹钟刚响,我就跳下床,穿着那双旧鞋在小区里跑了起来。起初只能跑200米就喘不过气,但我没有停——就像老师说的:“体育不是看一时的成绩,是看你是否愿意重新站起来的勇气。”
如今,我已经坚持晨跑三个月了。虽然 still 没能达到及格线,但我知道,那次“挂科”不是终点,而是我开始真正理解体育意义的起点。它教会我的,远不止如何跑完1000米,更是如何在人生道路上,即使摔倒了,也能笑着爬起来,继续向前。
原来有些“失败”,恰恰是最珍贵的礼物。